上海辦公室裝修設計師是否優(yōu)秀?其實很可能總結下來只有一條。那么,為什么只提供一條標準?明明除了看作品,還可以看證件、看獎項、看履歷、看形象穿搭、看談吐氣質什么的啊,多說幾條不會顯得全面一點專業(yè)一點嗎?
更何況,不只是可以用看的吧?不是可以溝通嗎?問問設計師對材料預算的看法,問問設計師對空間尺度的概念,問問設計師對功能構造的想法,不也挺有效的嗎?
那是因為,其他的鑒別標準,都屬于聽起來美好、聽起來天然正確,然而對于上海辦公室裝修設計的企業(yè)主來說,幾乎沒有任何的可操作性。
只有看作品,才是唯一有效的鑒別方式。
為什么?要想說明白這個問題,必須先弄明白另一個問題:為什么我們需要在裝修之前,判斷一個室內設計師是否優(yōu)秀?
一個設計師,能做出什么樣的作品,在他讀過的書里,看過的展里,旅行過的地方里以及一個通宵思考留下的一堆煙屁股里。但唯獨不在他那幾本證書獎狀里,也不在于他的履歷里。這些東西包裝成本低,鑒別成本高,含金量太低,往自己臉上貼金太過容易,沒什么參考價值。
所以,不是其他方法放著不用,實在是可操作性太低。唯有總結的方法,可以鑒別設計師的水平:看作品。
好,看作品,怎么看?分幾個地方說。
看裝飾設計,要高屋建瓴,要從整體上看。
看是否符合你的審美偏好,看藝術風格是否高超卓絕。藝術造詣自然有高低,但審美喜好卻是各有差異,這個屬于業(yè)主自己把控的事情。
裝飾設計盡量不要看局部,局部的處理其實是比較簡單的。一面墻,一個斗柜,一株綠植,一盞落地燈,再加個濾鏡,很容易出非常「網(wǎng)紅」的效果。這也是為什么,很多業(yè)余的網(wǎng)紅都可以給自己的小出租屋搭造出不錯的效果,而往往一些廣闊空間只有大師手筆才能做得出彩。
不是說局部不重要,而是說相比整體視覺效果,局部完成難度較低。相反,整體的視覺氛圍,質感格調,線條如何延伸,色塊如何拼接,燈光照明怎么布置,家具擺放如何錯落而又統(tǒng)一,更考驗藝術造詣與設計師本人的審美水平。
整體的視覺和諧,尤其是與功能性結合后的視覺和諧,是比較難以把握的。
相反,看功能性設計,則是要掰開揉碎,多觀察局部的設計。功課做得足的,可以多看看局部的功能性設計是否合理。覺得不合理的地方,可以多方查證,反復體會。
多思考,多觀察,但建議少做直接的判斷。因為所謂功能性,實在是因人而異,因需而異。具體的設計是否完成得好,可能沒那么重要,重點在于,在這個過程中,可以不斷揣摩設計師的設計理念,以及對功能性的實現(xiàn)手段。
再一個,看設計作品的豐富度。
這里千萬不要誤解,豐富度并不是指數(shù)量。室內設計行業(yè),從來不是個倚老賣老的地方,過時的作品,積攢再多也沒有意義。
豐富度也不一定是指作品一定要琳瑯滿目,五花八門。畢竟有些設計師只擅長某一種風格的打造,作品都帶有強烈的個人烙印,這并沒有什么問題。
豐富度更多指的是:同樣一個設計師,是如何在面對千萬種不同的業(yè)主需求時,擁有巧妙的破解思路的。每一套案例,都是設計師對具體現(xiàn)實問題的解答。盡管設計理念高度統(tǒng)一,設計目標殊途同歸,然而具體的落地手法一定是有所差異的。
毛坯辦公室裝修與老辦公室改造,高預算與低預算。如果都能巧妙地做出不同的應對,每一套設計都有自己的亮點,那么設計能力一定在水平之上。
如果所有的辦公室設計作品是呆板的,庸俗的,充滿套路與慣性思維,那么就要警惕了:這位設計師要么水平有限,要么已經(jīng)長期待在自己的心理舒適區(qū),沒走出來。
就小編觀察,網(wǎng)絡上敢明目張膽冒認別人辦公室設計作品的,其實很少見。畢竟眾目睽睽,一不小心就被扒得體無完膚了;但現(xiàn)實中經(jīng)常發(fā)生這種事情,畢竟違法成本與被揭穿的風險極低。所以現(xiàn)實中接觸上海辦公室裝修公司的設計師要注意這一點,而相反,敢于將作品在網(wǎng)絡上公開發(fā)布,并聲明自己是作者,相對來說可信度較高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