上海徐匯區廣告創意公司辦公室個性風裝修,需在激發創造力與體現品牌文化的同時,兼顧空間功能性與地域特色。結合徐匯區老建筑改造案例、現代設計趨勢及行業特性,以下從風格定位、空間布局、材料運用、文化融合及實操建議五個維度展開具體方案:
一、風格定位:歷史肌理與現代美學的碰撞
1. 老建筑改造的經典范式
以徐匯區華亭路 KARMA 辦公樓改造為例,將 1936 年法式新里的紅磚墻、壁爐煙囪等歷史元素與鋼結構框架結合,形成 “時間層疊” 的空間基底。外立面保留原始法式豎窗與斑駁墻皮,僅做防滲處理;室內通過混凝土樓板替代木樓板,鋼柱半嵌于磚墻內,既提升結構穩定性又保留歷史痕跡。這種 “去偽存真” 的設計手法,使廣告公司的創意基因與建筑的歷史文脈自然交融。
2. 工業風與藝術畫廊的跨界融合
參考創邑 SPACE 浦江園區的工業風設計,采用水泥墻、玻璃幕墻與金屬框架,搭配天窗引入自然光,營造通透開放的空間氛圍。可進一步在公共區域設置可移動藝術展板,展示員工作品或客戶案例,形成 “辦公即展覽” 的獨特體驗。例如,在開放式辦公區設置磁性涂鴉墻,員工可隨時記錄靈感,墻面可定期更換主題,強化創意氛圍。
3. 自然元素的沉浸式滲透
2025 年辦公空間趨勢強調親自然設計,可在徐匯區創意園區內打造 “都市綠洲”。例如,在露臺或中庭設置下沉式水庭,種植熱帶植物并引入流水裝置,結合可伸縮陽光板雨蓬,形成室內外聯動的生態空間。此外,墻面采用垂直綠植墻,地面鋪設木質乙烯基材料,搭配暖光照明,營造放松的創作環境。
二、空間布局:打破邊界的創意生態系統
1. 核心功能區的彈性設計
開放式創意區:采用無固定工位設計,配備可移動白板車、落地式畫架與懸掛式顯示屏,方便團隊快速組建討論小組。地面鋪設淺色系 PVC 地板降低噪音,墻面使用磁性材料便于張貼靈感素材。
頭腦風暴室:配置圓形會議桌與懶人沙發,弱化等級感;墻面采用可擦寫壁紙,天花板安裝色溫調節吊燈,暖光模式激發創意,冷光模式提升專注力。
作品展示區:利用軌道式射燈突出展品細節,設置可更換展板與投影設備,既能靜態展示平面作品,也能動態播放廣告片。
2. 非正式交流節點的激活
參考 W 廣告公司 “野島” 概念,在走廊轉角或茶水間設置小型討論站,配備便簽墻與電子屏幕,捕捉員工偶然迸發的靈感。例如,在樓梯間設置折線形燈帶,隨腳步點亮并延伸至閣樓,形成 “探索式” 空間動線,激發行走中的創意碰撞。
3. 品牌文化的多維滲透
將公司 LOGO 轉化為空間設計語言,如 KARMA 辦公樓的 “輪回” 概念通過半球門燈、桌面母題與水流裝置反復演繹。可進一步在前臺背景墻嵌入發光 LOGO,會議室桌椅采用品牌主色調,甚至在洗手間鏡面設置隱藏式投影,播放品牌價值觀短片,強化文化認同感。
三、材料與工藝:質感對話與可持續實踐
1. 工業風材料的創新組合
墻面:保留原始紅磚墻或采用仿舊清水混凝土涂料,局部搭配磨砂陽極氧化鋁板,形成 “粗糲與精致” 的對比。
地面:老建筑可保留修復后的木質地板,新空間推薦環氧自流平或魚骨拼木地板,搭配金屬踢腳線提升現代感。
隔斷:采用細邊框玻璃窗擴大通透感,重要會議區使用雙層中空鋼化玻璃(200-400 元 /㎡),兼顧隔音與視覺連貫性。
2. 可持續材料的優先選擇
遵循 2025 年辦公空間環保趨勢,優先選用低 VOC 涂料、再生金屬與 FSC 認證木材。例如,墻面使用水性乳膠漆(30-40 元 /㎡),地面采用模塊化地毯(60-80 元 /㎡)便于局部更換,減少浪費。
3. 燈光系統的場景化控制
基礎照明:裸露混凝土天花板噴涂黑色乳膠漆,搭配嵌入式 LED 燈帶,營造工業氛圍。
重點照明:在展示區、吧臺等區域設置可調節軌道射燈,突出展品或綠植細節。
智能控制:采用 IoT 系統實現燈光色溫、亮度的遠程調控,例如在提案時切換為冷白光,休息時切換為暖黃光,同步聯動背景音樂與香氛系統。
四、地域資源與實操建議
1. 預算分配參考
基礎硬裝:工業風裝修約 800-1200 元 /㎡,包含水電改造(60-100 元 /㎡)、墻面地面處理及基礎隔斷。
個性定制:藝術裝置、品牌標識系統等溢價項目占總預算 20%-30%,例如定制鋼結構樓梯約 5000-8000 元 / 延米。
軟裝采購:二手市場淘選復古家具(如老上海辦公桌),搭配設計師品牌燈具(如 Moooi 的 Rabbit 燈),控制在總預算 30% 以內。
2. 本地服務商推薦
設計公司:上海齊建裝飾(徐匯區華鑫科技園)擅長商業空間改造,案例包括游戲大廠米哈游MIHOYO;且在環保工藝上有優勢,適合高端定制。
材料渠道:宜山路建材市場提供金屬型材、藝術玻璃等工業風材料;喜盈門國際建材中心可選購意大利進口瓷磚與北歐設計家具。
3. 合規與歷史保護要點
消防審批:老建筑改造需申報消防設計備案,確保疏散通道寬度≥1.4 米,噴淋系統覆蓋全區域。
歷史保護:涉及法式新里等歷史建筑時,需向徐匯區文旅局提交改造方案,外立面改動需嚴格審批。
環保驗收:使用符合 GB 18582 標準的涂料與膠粘劑,竣工后委托第三方檢測室內空氣質量。
五、文化賦能:從物理空間到創意社區
1. 員工參與式設計
組織 “辦公室共創工作坊”,讓設計師、文案、客戶經理共同繪制空間愿景圖,將員工手繪作品轉化為墻面涂鴉或軟裝元素。例如,將團隊協作中產生的創意草圖制成穿孔金屬屏風,既分隔空間又記錄創作過程。
2. 跨界資源整合
與徐匯區創意產業園區(如西岸傳媒港)聯動,定期舉辦藝術展覽、行業沙龍等活動。例如,在辦公室設置臨時展覽空間,邀請藝術家駐場創作,同時作為客戶提案的差異化場景。
3. 品牌故事可視化
在走廊設置 “創意時光軸”,展示公司經典案例的分鏡手稿、獲獎獎杯及客戶感謝信;會議室以 “靈感關鍵詞” 命名(如 “顛覆”“重構”),墻面懸掛對應主題的視覺裝置,形成沉浸式品牌敘事。
最后,徐匯區廣告公司辦公室的個性風裝修,本質是通過空間設計重構 “創意生產鏈條”。無論是老洋房的歷史對話,還是科技感十足的智能辦公系統,都需圍繞 “人” 的體驗展開 —— 讓員工在觸碰磚墻肌理時感受歷史的厚重,在模塊化空間中自由切換工作模式,在綠植環繞的露臺獲得靈感迸發的瞬間。這種 “有溫度的設計”,不僅是物理環境的升級,更是企業文化的外顯與員工創造力的催化劑。